南鄂英才”咸寧逐夢
發布時間:2022年02月24日08:01 來源: 湖北日報
連續五年舉辦“南鄂杯”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。
連續四年開展“南鄂英才”評審。
“南鄂英才”、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獲得者曾漢來(右一)在咸寧開展水稻遺傳育種研究。
“南鄂英才”、湖北省重點聯系專家吳聰聰(右一)與咸寧企業聯合開展特殊涂層研發項目攻關。
發展是第一要務,人才是第一資源,創新是第一動力。
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,光谷科創大走廊功能區建設,如何吸引各方人才?
近年來,咸寧市緊緊圍繞主導產業、重點產業,連續第四年開展“南鄂英才”評審,連續第五年舉辦“南鄂杯”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(以下簡稱“南鄂杯”大賽),成功引進“兩院”院士、國內外領軍人才等130余人,促成近百個優質人才項目達成合作、落戶意向。
一批批創新創業人才,集結于南鄂大地各行各業,逐夢新征程,建功新時代!
依托產業 靶向引才
2月17日,吳聰聰開車從湖北大學出發,來到位于咸寧的湖北衛漢裝備科技有限公司,對接特殊涂層研發項目。
吳聰聰,37歲,隨州廣水人,本科、碩士、博士均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專業,后赴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、賓西法尼亞州立大學留學,2019年底回國,現任湖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為湖北省重點聯系專家,主要從事新型光伏材料和器件、二維有機-無機復合材料、柔性電子器件、仿生材料與器件等方面研究,與該公司合作的超強韌防爆吸波隱身保護涂層項目,2021年入選“南鄂英才”計劃,獲獎勵扶持資金50萬元。
該公司產品展示廳內,擺放著越野車、汽艇、磚墻、木板、垃圾桶、滑滑梯等樣品,表面涂抹了公司自主研發的FORD-ONE超強韌保護涂層。“保護涂層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中,讓物品結構增強、耐磨損、抗沖擊、防腐抗爆。”吳聰聰擔任公司研發總監,他帶領湖北大學項目團隊要做的,是在這種涂層上作進一步改進,“每周要上兩次課,其余時間泡在學校實驗室,到了中試和規模化生產階段,就來公司。”隨著吳聰聰科研團隊加盟,該公司特殊涂層產業有望做大做強。
處于工業化中期的咸寧,要推動高質量發展,必須吸引一批行業領軍型精英人才。
2018年,“南鄂英才”計劃應運而生,瞄準智能機電、綠色食品飲料、新材料、新能源等重點產業,分類引進國內外領軍人才、省級領軍人才、市級領軍人才、青年創業英才等。截至目前,共有68人獲評“南鄂英才”,獲得項目扶持資金和生活補助4500余萬元。
整合資源 活動攬才
“去年11月投產,上了一條生產線;剛簽下幾筆大單,計劃今年再上3條生產線。”
2月9日,50歲的浙江紹興人張相東來到他在嘉魚投資建設的活性炭工廠,現場督促生產進度。
生產車間內,工人們正在加緊趕訂單。核心設備是一臺巨大的竹炭晶化爐,顯示屏顯示著溫度變化:最高985℃,最低745℃,“活性炭供不應求,春節期間沒停產。”張相東說。
這是一家生產環保活性炭碳晶的高新技術企業,產品應用于飲用水、純凈水、飲料、制酒、冶金等領域凈化、脫色、吸附等,也可用于煉油化工行業有機物提純。
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,年產活性炭5000噸,正是咸寧“南鄂杯”大賽引進項目。
張相東碩士畢業于廈門大學,在西北建有活性炭工廠,28條生產線,年產活性炭6萬噸,產值約5億元。
為何來嘉魚?
張相東介紹,2020年10月,他攜項目參加咸寧第四屆“南鄂杯”大賽,當年12月決定落戶;2021年5月動工建廠房,半年后投產,并注冊成立咸寧嘉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。
與張相東類似,國家重點聯系專家、武漢大學教授、赤壁生合元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顧問宋恒,湖北香城文創空間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、湖北省青年創業先鋒程科等“南鄂英才”,都是因為參加“南鄂杯”大賽落戶咸寧,進而通過“南鄂英才”評審,獲得獎勵扶持資金。
截至目前,咸寧連續五年舉辦“南鄂杯”大賽,吸引600多名高層次人才來咸參賽,促成90多個人才項目達成合作和落戶意向,形成“舉辦一次大賽,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,帶來一批產業項目”的鏈式效應。
除了“南鄂杯”大賽,咸寧整合資源,通過各種活動吸引人才:
連續四年開展“院士專家咸寧行”系列活動,13名院士和150余名專家深入200多家企事業單位,開展企業技術咨詢和科研合作,解決技術難題339個,簽訂合作協議56個,有效地推動了企業技術改造、產業轉型升級。
先后舉辦“一瓶水產業發展論壇”“咸寧·青桐匯”計劃、“咸商咸才回歸”等產學研合作座談會、項目洽談會,對接重大科技創業項目50多個,對接人才300余名。
持續開展“引才專列”“科技活動周”“百名會長進咸寧”等特色人才活動20余場,積極推進“招碩引博計劃”“大學生引進計劃”等實施,吸引7.8萬名大學生來咸實習實訓、就業創業,其中新增碩士及以上高層次緊缺專業人才1000余人。
先行先試 平臺聚才
洪群發,56歲,赤壁市高質量發展研究院總工程師、首席科學家,本科畢業于武漢大學分析化學專業,碩士、博士均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,后來在上海睿智化學研究有限公司擔任分析技術總監。2020年春節前,他回赤壁老家看望老母親,得知家鄉有這樣一個科研平臺,果斷決定留下。
在外打拼近30年,為何辭去一線城市工作,回到赤壁?
“這里更有歸屬感。”他說。
2020年4月,赤壁市高質量發展研究院“橫空出世”。
這是************縣級城市綜合性研發服務機構,也是當地大膽創新、重點打造的引才試驗田,出臺一系列先行先試舉措——
機構定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,一口氣拿出150個事業編制;
編制內人員可以去企業做研發,通過項目津貼提高收入;
各項優惠政策疊加,赤壁叫響“四線城市,一線待遇”口號……
改革很快見效:一年多時間里,吸引86名電子信息產業技術人員到赤壁,其中碩士、博士占比超過75%;23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學者前來合作項目、創新創業。
類似平臺還有很多。咸寧圍繞智能機電、大健康等特色產業發展,引導新建食品飲料、青磚茶等省市級重點產業技術研究院14家,建成全省首家黑茶檢驗檢測中心,聯合武漢大學在赤壁建設全國首個智能無人系統測試基地。大力推進各類人才發展平臺提檔升級,促成光谷南·科技城、香城文創眾創空間通過*********科技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備案,建成*********創新型產業集群1個,*********眾創空間和星創天地3家,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55個,博士后基地16家,院士專家工作站49家,全市各類人才平臺總量突破480家,聚集各類創新創業人才2萬余人。
為吸引人才,注入高質量發展“源頭活水”,咸寧市在構建高端引領、普惠擴面、多元保障的立體化人才政策體系基礎上,進一步整合有關職能部門資源,完善“人才綠卡”服務功能,推行“一把手”領辦人才實事項目,積極協調解決人才子女入學、配偶就業、住房保障等“關鍵小事”,大力引進金融信貸、法務財務、人力資源、知識產權、技術轉化等專業機構優勢資源入駐人才超市等服務平臺,持續推動各類人才服務載體提檔升級,著力打造安心舒心的生活環境、省心省力的“雙創”環境、愛才重才的社會環境,營造了近悅遠來、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生態環境。
文章來自: 湖北日報
原文參考 http://news.cnhubei.com/content/2022-02/24/content_14524925.html